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山西秀容书院博物馆:大年初二说“九原” 当前视讯

来源:忻州网    时间:2023-01-23 19:23:10

1月23日,癸卯大年初二。

按照中国传统习俗,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也就是女儿携家人回父母家拜年团圆,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归“根”的习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山西秀容书院博物馆的“九原文脉”展厅听到一位父亲正在给孩子讲《山海经》,他指着展柜中的书卷说,“你看这里说河水从这儿流到那儿……”

是的,展柜中陈列的二部中外知名的重要典籍都记载有关于忻府区境内山川河流的记载。

有的游客不清楚什么是“九原”,不清楚“九原”和忻州的关系。实际上,从春秋开始至东汉,“九原”一直是指现在忻府区所在的这片地域,是因为这里地势地貌的原因而得名。在明万历所修《忻州志》中,有“忻,古冀并域,春秋属晋,后属赵,经西来冈势逶迤者九,故名九原。”秦以前,“九原”只是一个地域称谓,从秦开始成为行政建置称谓,直到东汉建安二十年,也就是公元215年时,九原县才改称新兴郡,到元初又改为九原府。明初的时候称忻州。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历史资料和文献可以说明。

所以,以“九原”命名展厅可以让人们回证忻州悠久的历史,就像“回娘家”,会有一种“根”的感觉。

“九原文脉”展厅展柜中陈设的《山海经》是清代版本。

过去我们都把《山海经》看成是神话,现在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山海经》里所记载的内容和现实世界的存在很多都相吻合。《山海经》主要记载的内容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其中有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那位父亲给孩子看的是《山海经》中记载牧马河和滹沱河的文字:“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赤铜,木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虖沱。”接着的下一页,有“又北三百里曰泰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羊,一角一目,目有耳后,其名曰䍶䍶,其鸣自詨。虖沱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水。”可见,在《山海经》里就早已明确指出(木)牧马河和滹沱河的发源地。

展柜里陈列的另一部典籍是《水经》及《水经注》。《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内容非常简略,全书只有8200多字,每一条都是标明一条河流的发源地、简单的流程、入海,或在何处汇入另一条大河。

《水经注》一般说是北魏时期的郦道元所撰注。据说是因为郦道元发现《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有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没有加以补充和说明,于是他亲自给《水经》作注。他阅读有关书籍达400多种,查阅了所有地图,研究了大量文物资料,还亲自到实地考察,核实书上的记载。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并大为扩充,介绍了1252条河流。注中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叙了两岸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凡北魏以上的掌故、旧闻都可以得到考证。《水经注》原有40多卷,对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和世界地理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这里展示的是《水经注》卷十三的内容,其中的内容是涉及桑干河流经代郡。

除《山海经》《水经》《水经注》外,“九原文脉”展厅展示的“九原冈北朝晚期壁画”也向人们叙述着忻州的历史文化。

“九原冈北朝晚期壁画”是2013年在忻府区兰村乡下社村发掘出土的,一经发掘就引起轰动,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14年,被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是极其珍贵的国宝级文化瑰宝。

从“九原冈北朝晚期壁画”之“狩猎图”“贸易图”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忻州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生活的地方,现在忻州北城门楼悬挂的“晋北锁钥”匾额也说明了其在地理区域上的重要位置。

“文跻九原,雅出秀容”可以说是对忻州这块土地最恰当的赞誉。

走进博物馆,追寻历史应该成为我们的另一种“回娘家”习俗。(梁生智)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机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