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供强需弱,业内却预测,今年粮食进口或不降反增!这并非空穴来风|全球视点

来源:新农观    时间:2023-04-16 17:57:14

大家都知道,价格往往会随着供需的变化而波动,供大于求时,价格下跌;供小于求时,价格上涨。

过去两三年里,供给受多重因素影响,供需错配的现象很明显,但是到了今年,供需逐渐修正,供强需弱的格局开始显现。


【资料图】

首先,从整全的大趋势来看,前两年粮食市场的波动确实很大。

一方面是疫情引发的供需错配,紧接着美联储又大肆印钞,引发了全球通胀,粮价也迅速飙升。到了去年,俄乌冲突的爆发更是直接将粮价推上了风口浪尖。

但是到了今年,疫情的影响正在减弱,美联储从去年开始疯狂加息,全面收紧了流动性,大宗商品集体回落,而市场对于俄乌冲突带来的影响也逐渐消化,因此前两年的供需错配正不断回归正轨。

另一方面,国内经历了3年多的疫情,大家的钱袋子都开始收紧,减少消费成了必然趋势。这也是为什么疫情防控调整后,消费却迟迟不振的一个主要原因。

比如,面粉消费低迷,小麦走货不畅,价格走跌;猪肉价格最低跌到10元出头,但仍然卖不动,猪价也不断下滑;饲料需求不旺,玉米的看跌情绪也不断上升……

所以,今年国内市场供强需弱也是普遍的共识。

但是近日,业内人士推测,今年我国的粮食进口量大概率将增长,引发了市场的不小关注。

因为按照供强需弱的逻辑,说明供给充足,需求减弱,是一个供需宽松的局面,按这个逻辑,粮食进口应该下降才对,为啥却不降反增呢?

而这样的预测并不是偶然的,之前跟大家提到过一个报告,即《国际农产品市场与贸易形势2023年(春季)报告》,也对2023年我国的粮食进口进行了一个展望和预测,其中提到2023年,我国的主要农产品进口预计呈高位趋稳的态势。

具体来看,2022年我国大米进口超过配额,并创下新高,而预计2023年进口增速放缓,但仍处于高位;

2022年小麦进口数量达996万吨,同比增长了1.9%,同样是超出了配额,而2023年预计小麦进口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去年大豆的进口量为9109万吨,同比减少了5.6%,但预计2023年大豆的进口量将继续维持在这一数字上下,波动不大;

而玉米的进口预测最“反常”,2022年我国进口玉米数量达2062万吨,虽然同比回落了不少,但仍然是远超配额。而根据预测,2023年玉米进口量将增加。

所以显然,粮食进口量预计将增长,这并非是空穴来风。

那么,疑问就来了,为什么在供强需弱的背景下,进口粮食反而不降反增呢?

难道国内缺粮了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我国对于粮食生产一直十分重视,并且我国粮食连年丰产,粮食的饭碗端得很牢。之所以仍然加大粮食进口主要是源于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短期看,需求是下降的,但是长期来看,需求是增长的。

虽然截至目前,市场的表现均是需求疲软,迟迟难振,但需求复苏不是开闸放水,需要有一个过程。

而且我国人口庞大,刚需就是一个硬需求,再加上饮食结构的转变,对肉蛋奶等需求不断增长,使得饲料用粮需求不断增加。这是一个需求结构性的变化。

二是国内外粮价倒挂,低成本储备更有优势。

长期以来,由于种植方式、结构等多重原因,使得国内外粮价一直倒挂,进口粮价价格远低于国内。

虽然去年受各种因素影响,国际粮价大幅上涨,一度高于国内价格,但到了今年,国际粮价明显回落,所以国内也有逢低储备的需求。

三是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

狭义的粮食安全主要是指口粮安全,但广义的粮食安全除了口粮,还包括进口安全、储备安全以及进口来源的安全等等。

比如,乌克兰一直是我国进口玉米的主要来源国之一,但自俄乌冲突爆发后,乌克兰粮食出口受阻,于是进口玉米一度仅剩下美玉米。为了保障进口安全,保持进口来源的多元化,我国开始转向巴西玉米。

而从今年粮食进口趋势来看,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我国累计进口小麦302万吨,同比增长了124.1%;累计进口玉米533万吨,同比增长了60%,已经呈现出了明显的增长趋势。

感谢阅读!随手点赞,给个支持。

责任编辑: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机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